关于灵感是怎么产生的?

null

因为答案超500字了,就重新开一篇文来讲吧。

下面是我的回答:



1

灵感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大至社会形象,流行作品,世间名著,小至朋友或亲戚间的一句话产生的自我思考,进而形变的产物。


但其实更多是关于自身的思考。


《寄生虫》导演奉俊昊,说电影的灵感是来源于他当家教的经历,继而推出——最好的故事创意都来自创作者的自身经历,这一结论。

我也认同这点,像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,去年凭借着《罗马》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,《罗马》讲述的就是他自己小时候和家中女仆的故事。

拿回我们自身语境下,去年大热的,拍《大佛普拉斯》的导演黄信尧,最初是因为20分钟短片《大佛》而得到了院线电影的机会。

短片的最初两个核心,一是行车记录仪(车外景,车内音的空间错位后,产生的新颖视觉感受,《平原上的夏洛特》里也有),二是他有一次去造佛工厂,看到台湾佛像里面都是中空的,然后思考,里面藏着一具尸体都可以啊。


【行车记录仪】+【佛像身体内中空】组成了最初的短片《大佛》,后拓展成长篇。


如果黄导没有看到大佛内部景象,或者看到了没有多想,一瞬间过去了,可能也就没有这一部优秀的华语电影了。


1,做家教。

2,小时候被女仆照顾。

3,看到了大佛内部中空。


以上这些事,都不是多么离奇。但因为创作者有心了,进行思考,加入角度,再加工,打散,虚构,创作......

最后得到了目前当下最主流的,抑或最优质的故事作品。


回到题目上来,灵感是怎么来的?

就是寻找自己人生中任何一段经历,不管多普通,多不起眼,然后去思考,去构建,去创造,沉浸其中,一定能够找到其他人没有的东西。

这东西可能是一个观点,一个看待世界的角度,一段氛围,一种情绪,一个表情,一种说话的语态,一个场景画面。

然后按照这个‘东西’为基础点,去构建一个虚构的东西。



2

除了自身经历产粮,还有一种技术性的方法,就是对已有的创意,脑洞,灵感,梗进行改变,从而得到属于自己的灵感。


如果是最初创作,可以先把《黑镜》和《世界奇妙物语》看完,了解下,全世界在讲的主流创意是哪些,至少做到不撞梗。


如果追求反转,看一下《九号秘事》,这部英剧就是专门做这一项手艺活的。


虽然目前我的写文感受是,情绪>表达>灵感,但只灵感说灵感的话,可以找到自己最喜欢创意,进行改变。


举例,世界奇妙物语中一集叫《美女税》。


是说长得好看的人,人生中会获益良多,所以要多交税。主角从苦恼于多交税,到后面变成希望交更多,因为那代表她是最美的一类人。


核心:长得越好看,交越多钱。


于是我想到,那不是会说谎的人,也能在社会上更混得开,获益良多,是不是也应该多交钱。


于是变成————越会说谎的人,交越多钱。


是不是也挺对的,但是太像《美女税》了。那就再天马行空一下。


换个方向,说谎太多不能受益,而是受损,因为被人看出来了,于是说谎者要道歉了是不是。


那有没有什么东西,能不让人看出来你说谎,比如有什么水果,吃了以后,让人相信你说的每一句话。


但这个主体还是说谎者,和美女税还有一丢丢相似度。


那就再换一下主体,换成道歉者,说谎果实变成道歉果实。于是变成,世界上存在一种糖果(果实),吃了可以让人无条件接受你的道歉,从此之后,便没有人再认认真真道歉了。那这个世界会变成怎么样的呢?


这就是《道歉屋》的故事。


和《美女税》的相似度,已相差甚远了吧。


这就是根据已有创意去生长出自己创意的过程。

(构建,延伸,多角度思索,变换主体等)




灵感的产生都不是坐以待毙的,需要做很多脑力活动,我读大学之前,一直被同学说:“为什么你的想法都和普通人不一样?”一直到之前工作的同事,也会这么说。


以前我是很自卑的人,别人这么说,我脑袋会切换成:他在说你是一个奇怪的人,于是我就去揣摩他人的想法,一般的正常人会说什么。


只在小说里保留我自己对世界的认知。


创作者需要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看法,角度,思考,不管是成熟还是幼稚,它都是宝贵的,最值钱的。


现在的我已经不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,并认为这是一种褒奖。


这个世界上除了空气,最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“普通人”了。或者根本就没有普通人。


每个人都有奇特的面,这是你成为‘你’的根本。故事创作者本身尤其是这样。


去思考一切平凡的事物,去建构观察世界的,独属于你自己的角度,看法。


这是我觉得灵感是怎么来的回答。


评论(118)
热度(8461)
  1. 共107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狮心 | Powered by LOFTER